“花神”咖啡馆,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馆之一,1865年开始营业,它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于世,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毕加索、萨特、布雷东还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。
除此之外咖啡馆与文学渊源颇深,甚至还有文学奖学金,并且在二楼上为得奖者保留专用座位一年。还在咖啡馆内永远陈列一只刻有得奖者名字的咖啡杯。在二十年代,年轻的周恩来也常去那里喝咖啡,写文章。店内的侍应生帕斯卞尔,性格开朗,对那些热血沸腾的穷书生,充满同情,而且喜欢和他们交往。
花神咖啡馆,现在是属于巴黎文化遗址保护单位。文物保护的盾形金属牌上,清晰留着周恩来的名字。
与“两个丑八怪”比邻而居的“花神”咖啡馆,已经是个百年老店了。咖啡馆创立于1887年,法国第三共和时期,以古罗马女神Flore为名,店内自然也是处处花团锦簇、绿意盎然。由舒适的长椅,镜墙、桃花心木护壁组成温馨柔和的画面。这里是沙特与西蒙波娃经常联袂出现的咖啡馆,当然也深受其它艺文界人士的喜爱。二楼为英国式装饰,简朴且幽静,是独思的好地方。
打从20世纪初,“花神”就与现代文学难舍难分,它曾经是文化人交换政见与消息的地方,也是萨特、加缪酝酿出“存在主义”的启蒙地,萨特与波伏瓦,经常联袂在此与友人会面,一起高唱存在主义,因此也深受其他艺文界人士的喜爱。记得《盛年》写道:“Cafe de Flore有着在别处找不到的特点——它的专有的意识形态。这一小批每天必至的常客既非放荡不羁者,也非完全的资产阶级分子,而主要是电影戏剧界的人。他们靠不确定的收入,现挣现吃;或者靠未来的发迹生活。”超现实主义( Surrealism ) 于1917 年在此诞生,创始人Andre Breton 常驻足于此、 法国诗人Apollinaire 则在馆中的一张圆桌上为” 超现实” 订名。而《情人》的作者杜拉斯,对“花神”也是情有独钟。“花神”也是徐志摩笔下的题材,他的散文写到与巴黎人一起静坐在咖啡馆里,沉溺在浓浓的咖啡香中,文采的灵感更丰富。
招牌咖啡(Cafe Express Flore)有扑鼻的杏仁果香,并附上一杯冰水。唯一缺点就是,因为该店名声大噪,使得咖啡索价不菲,平均一杯咖啡约要4欧元。
地址:172 Boulevard St. Germain
地铁:St. Germain-des-Pres
电话:01 45 48 55 26
图片来自:豆瓣
文字来源于网络
5月 25th, 2011
爱丁堡的大象咖啡馆是J.K.罗琳写第一部《哈利·波特》小说的地方。当年罗琳生活拮据,而咖啡馆温暖安静,点一杯咖啡可以坐一天,是写作的最佳地点。现在罗琳已经身家亿万,而咖啡馆声名大噪,慕名而来的拜访者络绎不绝,咖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。
EK只飞苏格兰的格拉斯哥(GLASGOW),这个工业城市鲜有值得细品的东西,距格一小时车程的爱丁堡(EDINBURGH)是苏格兰首府,是极少数让熊猫喜爱的英伦城市。
爱丁堡算不得著名的旅游热点,于是少了满眼游客的浮躁。数百年的历史深深印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,内敛迷人,整个城市依旧是百年前的老模样。两度爱丁堡之行,细细发掘,小小的一座城,蕴藏丰富,信手拈来,都是熊猫眼中一个值得讲述的片段。
去爱丁堡,有间不起眼的咖啡馆是一定要拜访的,THE ELEPHANT HOUSE,哈利波特的超级粉丝们一定对这个诞生奇迹的小CAFE十分熟悉。
当年穷困潦倒的J.K.罗琳空有一身古典文学的好功底,与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从伦敦流落于此,失业的罗琳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金支撑生活,住在一间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破旧公寓里。罗琳常常推着婴儿车,在公寓附近这间大象咖啡馆,只点一杯最低廉的咖啡,是为了取取暖,也是为了找个地方排解下失意的情绪。就是在这个咖啡馆的角落里,没有人注意到罗琳,曾经落魄的单身妈妈,现在的英国女性首富。人生是充满无限奇迹的,就像哈利波特的世界。
罗琳的成名,让大象咖啡馆声名远扬,于是成了熊猫探访爱丁堡必去的地方。爱丁堡老城的街道蜿蜒狭窄,这间CAFE不是很容易找,地图派不上用场,只好问路。苏格兰人的英语口音浓重,发音怪异,熊猫听惯了美式英语,遇到苏格兰人,尤其是老人,基本是一头雾水,一个词可以打无数个卷儿,弄得熊猫几度想掰开他们的嘴看看是不是舌头被打了蝴蝶结,于是想起《欲望都市》里CHARLOTTE前老公的苏格兰表兄对SAMANTHA表达钦慕之意时,SAMANTHA无奈搞笑的表情。
问路找路走错路,几经辗转,终于找到这间位于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小CAFE。预想之中小店利用J.K.罗琳大作宣传的场景没有出现,依旧一副朴实无华的样子,让熊猫吃惊,对小店更多了份兴趣跟小小崇敬。
大象是这家店的主题,到处都是大象的影子,玻璃柜里是各种不同材质风格的大象玩偶,椅子是大象,玻璃上的大象贴纸,咖啡杯上印着大象,莫不要以为店主只是拿大象当个标志而已,这背后是有故事的。 由于人们利欲熏心,为非法获得象牙,每年有无数头大象被杀死,曾经的生存环境也被破坏。这个位于CAFE前厅与后厅之间的走廊,就成了保护大象的宣传区,贴满剪报跟大象的图片,还有些图片是顾客随手涂鸦。
5月 25th, 2011
由 哈农库特 指挥
以下引自“喜欢巴赫的康塔塔”
在18世纪,德国各城市流行喝咖啡,咖啡店成了热闹的社交场所,也提供音乐演出。但当时咖啡价格昂贵,限制着青年对咖啡的爱好。这部康塔塔第一句歌词:“安静,不要胡说。”是一个女儿嗜好咖啡,父亲要她戒除这一嗜好,并答应为她找一个好女婿。但那个女儿竟然不为所动。扬言:“要我订婚可不容易,除非婚约上加进这一条:婚后允许我照常喝咖啡。”
如此诙谐活泼的康塔塔,在早上一杯浓香咖啡里听来,感觉真是愉快之极。当父亲告诫女儿不要迷恋咖啡时,女儿回答:“爸爸别生气,我就是想每天早上,中午和晚上都喝一杯美味的咖啡。”“喝咖啡是最大的快乐,咖啡,咖啡,它比葡萄酒更甜美”,这一段弦乐与羽管键琴交织成活泼的背景,而长笛更为音乐增添了光彩。
《咖啡康塔塔》介绍
《咖啡康塔塔》是巴赫1732年为莱比锡的”音乐学会”而作。在巴赫时代,德国各城市流行喝咖啡,咖啡店成了社交场所,不仅热闹非凡,还提供音乐演出。然而咖啡价格昂贵,普通市民往往限制自家的青年人对咖啡的嗜好。巴赫就以这一社会风尚为背景,写成了这曲?《咖啡康塔塔》。全曲共3个角色,没有合唱。
第一曲 男高音独唱担任叙事人的角色,他唱的宣叙调向听众介绍故事的人物及情节的开端:”安静,别说话。看,施伦德兰来了,他的女儿丽茜也在。施伦德兰看上去无精打采,让我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儿……”
第二曲 男低音担任父亲施伦德兰,他唱起咏叹调:”现在的孩子真不听话,我天天都要教训她,可她从来不听。“
第三曲 女高音丽茜,咏叹调:”喝咖啡是最大的快乐,咖啡,咖啡,它比葡萄酒更甜美!”在这一段里,弦乐与羽管键琴织成活泼的背景,支持着女高音的歌唱,长笛的助奏更为音乐增添了光彩。
第五、七曲是父女二人的对话。父亲说,如果女儿坚持要喝咖啡就不许女儿出门,不给她买漂亮衣裳和织毛衣的针,但女儿什么也不要,就要喝咖啡。第六段是施伦德兰无法说服丽茜而唱的一段咏叹调。第七曲的末尾,父亲拿出最后一个办法:如果女儿不放弃喝咖啡,就不让她出嫁!
第八曲 丽茜的咏叹调。她屈服了,要爸爸赶快给她找一个如意郎君。
第九曲 由叙事人讲述故事的结局:丽茜对未来丈夫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当她需要时,立即给她端上一杯可口的咖啡!
第十曲 终曲的三重唱:”就像猫要捉老鼠,人人都要喝咖啡。既然父亲母亲喜欢喝,祖母也喜欢,为什么不让女儿喝呢?!”
5月 24th, 2011
这段视频是咖啡店的老闆娘的愛情故事,咖啡的香郁、愛情的甜美、巴黎的浪漫,相識、相戀、相愛的過程。就如同一杯濃醇咖啡的精雕細琢,穿越巴黎市區的浪漫,從咖啡豆到精緻粉末,由滾水熱燙到綿密奶泡。
這是咖啡店的老闆娘的愛情故事, 享受人生,享受愛。
感谢Qiao_蝴蝶的分享
5月 23rd, 2011
这是31 Cups Coffee怀旧咖啡馆,坐落于天津和平区承德道29号,一层。
这间咖啡馆有两个特别的地方,第一个就是关于店名的来历:“因为老板要在每卖出30杯之后,第31杯的营业款捐给希望工程。”因为这样的原因,才有31杯咖啡馆的名字,一个有关慈善的承诺;第二个就是咖啡馆的这间老楼房建筑群“民园西里”,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,其建筑始建于1939年。当我问咖啡馆的服务生,这里的主题是什么的时候,得到的就是怀旧,坐在近百年的洋楼里,喝着咖啡,那种仿佛隔世的感觉不禁而生啊。
31 Cups咖啡馆的面积不大,五大道的小洋楼和阳光庭院把它映衬得极富幽雅的小资情调。店里的装修简约,更像是为白领人士所喜爱的商务空间,那面挂满马克杯的logo墙是小馆里唯一让人感觉“惊艳”的装饰。
在静逸的五大道之常德道尽头,一个深邃的小院落里,幽香的咖啡香会让人忘了身处繁华都市,闹中取静,别有洞天。
以下文字选摘自《雅致》杂志:
熟悉31杯咖啡的人都知道,它的名字“31杯”是一个有关慈善的承诺,有着这样一颗心,自然能做出好咖啡。31杯咖啡位于五大道的民园西里,身为创意店铺的一员,它那满满一墙用黑白咖啡杯拼出的“CAFE”字样“大声”地表明着自己的身份。因为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隐蔽,能找到这里的都是常客,偶尔有在五大道闲逛的游客探进头来,喝一杯咖啡,小坐一会儿,最后留下一个空空的咖啡杯,再匆匆地离去,31杯又多了一个过客的回眸和偶尔惦念。
文:猫六 图:Ross/雅致杂志
电话: 022-26663131
地址:和平区常德道29号(近桂林路,滚石对面)
营业时间: am10:30~pm 12:00
5月 22nd, 2011
咖啡可被追溯的历史大概可以到公元十世纪,不过那些都是不可考证的历史。例如广为传播的牧羊人的故事,跨越沙漠的僧侣故事等等。真正有据可查的是咖啡豆的传播时间,也就是从非洲传到欧洲乃至全世界,大概是公元十六-十七世纪左右的事,众所周知那是大航海的时代。荷兰的殖民者、商人、掠夺者则是其中传播咖啡的关键角色。
现代的咖啡都是饮料,但在最初咖啡是作为食品的用途。寺庙中的僧侣在诵经的时候会咀嚼咖啡作为提神的食品。在战争中也有作为掺入在面包中的兴奋剂,用以提高军队的士气。
直到11世纪左右,人们才开始用水煮咖啡做为饮料。13世纪时,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,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。因为伊斯兰教义禁止教徒饮酒,有的宗教界人士认为这种饮料刺激神经,违反教义,曾一度禁止并关闭咖啡店,但埃及苏丹认为咖啡不违反教义,因而解禁,咖啡饮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区流行开来。咖啡Coffee这个词,就是来源于阿拉伯语Qahwa,意思是“植物饮料”,后来传到土耳其,变为Kahve,成为欧洲语言中这个词的来源。咖啡种植,制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断地改进逐渐完善。
但在西元15世纪以前,咖啡长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垄断,仅在回教国家间流传;当时主要被使用在医学和宗教上,回教医生和僧侣们承认咖啡具有提神、醒脑、健胃、强身、止血等功效。直到16、17世纪,透过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权荷兰人的买卖辗转将咖啡传入欧洲,很快地,这种充满东方神秘色彩、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受到贵族仕绅阶级的争相竞逐,咖啡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,甚至产生了“黑色金子”的称号,并且在接下来风起云涌大航海时代,借由海运的传播,全世界都被纳入了咖啡的生产和消费版图中。
1570年,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,失败撤退时,有人在土耳其军队的营房中发现一口袋黑色的种子,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。一个曾在土耳其生活过的波兰人,拿走了这袋咖啡,在维也纳开了第一家咖啡店。16世纪末,咖啡以“伊斯兰酒”的名义通过意大利开始大规模传入欧洲。
最初有的天主教宗教人士认为咖啡是“魔鬼饮料”,怂恿当时教皇克莱门八世禁止这种饮料,但教皇品尝后认为可以饮用,并于1600年为咖啡举行洗礼,因此咖啡在欧洲逐步普及。
17世纪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为阿拉伯人所垄断,在欧洲价值不菲,只有欧洲上层人物才能饮用咖啡。直到1690年,一位荷兰船长航行到也门,得到几棵咖啡苗,开始在荷属印度(现在的印度尼西亚)种植成功。1727年荷属圭亚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,将几粒咖啡种子送给一位驻巴西的西班牙人,他在巴西试种取得很好的效果。巴西的气候非常适宜咖啡生长,从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。因大量生产而价格下降的咖啡开始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饮料。
现在,咖啡和茶、可可成为全世界三大饮料,而咖啡的出口量仅次于石油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出口品。
文字来源:豆瓣 http://www.douban.com/group/topic/6197966/
5月 18th, 2011
上面的几张是Peter Cat咖啡厅搬家后拍摄的,1977年村上春树将Peter Cat店面从国分寺地下一楼搬到了千駄ヶ谷。
下面的这张则是最初的Peter Cat,国分寺店的照片。
至于咖啡厅的名字则来源于当时村上养的猫,名字就叫Peter。
村上春树(むらかみ はるき,Haruki Murakami,1949年1月12日-),日本现代小说家、美国文学翻译家。
生于京都伏见区。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,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。是在日本与台湾乃至韩国相当受欢迎的作家。在中国,由林少华翻译的村上小说风靡一时。2001年,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简体中文版的村上春树全集。在台湾,村上的作品大多由赖明珠翻译、时报出版社出版。 村上春树也以自我训练跑长途马拉松、和喜欢爵士乐、古典音乐及美国作家史考特·费兹杰罗闻名。
2009年出版最新的小说《1Q84》。
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经营的一家以爵士音乐为主题的咖啡厅。在1979年前当时还未成为名作家之前就颇有名气。
1981年村上将Peter Cat卖给友人,搬离东京,专心创作小说。
现在Peter Cat爵士咖啡厅千駄谷原址变成一间名叫Cafe Jamaica Udon的餐饮店。
以下文字翻译自《週刊朝日1979年5月4日号》:
群像新人文学賞=村上春樹さんは、レコード三千枚所有のジャズ喫茶店店主
翻译中……
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:和米基喝杯咖啡的豆瓣 百度百科
采访文章翻译:猫六
5月 18th, 2011
Tarot Café是一家咖啡馆+心理咨询工作室结合经营着的小店,位于中国北京,下面这段是City Weekend网站上为它做的一个英文介绍,希望可以让国外的一些读者也能了解一下这家有着神秘(特别是吉普赛占卜)风情的咖啡馆的基本情况:
This cafe makes coffee especially for your horoscope sign, meant to complement your personality and aura. The resident “Red Witch” does tarot readings in both English and Mandarin. This is a cozy place to chill out with friends and get in touch with your spiritual side.
北京Tarot Café位于北京市西城区,属北京后海鼓楼商业中心区范畴,目前Tarot Café铺面为一层,附属一个大的院子。一层内部总共大约100平米 户外院子大约150平米左右。
主要经营范围 为意式的咖啡、饮料以及洋酒,以意式咖啡为主的产品。同时Tarot Café也是一家夫妻双方一起合作的工作室,提供的工作业务包括塔罗牌占卜、心理咨询、艺术治疗等方面;店铺内部分为两部分的形式,一是可以为一些在附近工作的白领 或者朋友在下午或者傍晚时候可以有个休息的地方,提供一些自制的轻食,大致饮品有果汁 苏打水 普通咖啡类以及特制的星座咖啡类,暂时不提用食物类。二是作为咨询和占卜用的地方,提供上述所说的心灵治疗。这样就不会因为不同的需求人群影响整家店的感觉,给其他随意参观的顾客一个舒适的聊天休息环境。
咖啡馆这样的经营模式可以给Tarot Café增加一些收入来缓解昂贵的房租,水电等杂费成本投资。
营业时间:15:00-00:00;每周日休息
咖啡馆的装修风格属于波希米亚吉普赛风格,是个朋友聚会举办读书会和其它活动的理想场所,同时也是个人心灵疗伤小憩的避风港。
Tarot Café的室内设计空间欣赏:
文:猫六 图:岚子/joyce du
网站:http://www.tarotcafe.com.cn/
地址:北京市:
图片来自Tarot Café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arotcafe
5月 17th, 2011
or send me email
hunter(at)queserasera.cn
5月 17th, 2011
Next Posts